金镶玉制作名家

 

 
中国工美玉石委员会员  中国轻工部中级首饰设计师

 

中国工信部工艺美术设计师  北京工艺美术协会及学会会员
 
北京非遗传承协会会员  北京市海淀区金镶玉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园自小随父学习金镶玉制作技艺,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艺术设计系,目前为艺博珠宝玉器商行负责人,与潘秉衡玉雕艺术研究会筹备组长期合作推广金镶玉传统技艺,并多次参与国际、国内交流活动。
    她深耕传统工艺二十余载。突破传统“以玉为主”范式,独创“金玉互衬”镶嵌法,研发可逆性材料解决热胀冷缩难题。她以“金玉共生”为核心理念,擅长在和田玉、翡翠等材质上嵌入纤细金丝,通过“包镶、钉镶”技法呈现“金藏玉隐”的视觉美感。作品以“金玉共生”为特色,采用“压丝”技法将纤细金丝嵌入玉石,使金与玉浑然一体,触之光润无凹凸,尽显“金玉良缘”的华贵气质。其代表作《缠枝莲纹金镶玉瓶》将清代宫廷纹饰与现代极简美学融合,金丝勾勒的莲花与玉石温润相映。
   作为“非遗进校园”践行者,杨园在海淀区非遗科学城开设工作坊,让青少年在动手体验中感受传统工艺魅力,助力非遗薪火相传。

 
 

 

 

艺术成就

 

 

2016年参加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一带一路、见证敦煌”活动,启梦少儿玉文化和金镶玉技艺。
2017年与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合作推广金镶玉制作技艺。
2018年参加海淀区非遗进校园活动,担任北京市健翔学校非遗金镶玉项目讲师。
2017-2023年参加海淀区凤凰岭春节游园会,推广金镶玉制作技艺。
2017至今在海淀区稻香湖非遗科学城长期推广金镶玉制作技艺。
2022年参加海淀区冬奥文化广场,推广金镶玉、风筝、风车等非遗项目。
2022~2023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担任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非遗项目讲师,负责推广金镶玉、京绣、绳结、玲珑枕项目。

 
   

 

 

金镶玉的历史渊源

 

 

   金银错又称“错金银”,此工艺是中国古代传统金属装饰技法之一,用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及战车兵器等装饰,流行于战国及西汉。凡是在器物上装饰金银图案,就可以叫金银错。但现代所说“金银错”更指镶嵌,先錾刻出图案的凹槽轮廓,然后嵌入金银,捶打牢固,金银镶嵌完毕,器物的表面并不平整,再打磨光滑,使金银与器物表面平滑,达到突出图案和铭文的效果。
   压金银丝玉器是我国玉器中十分名贵的品种,俗称“金镶玉”、“金银错”。它是在玉器表面镶入金、银丝,用纤细的金丝或银丝组成精美吉祥的传统图案花纹,使晶莹润泽的玉器上开放出金灿灿的花朵,触之光润,无凹凸之感的一种宫廷技艺。金和玉象征高贵与纯洁,金镶玉寓意“金玉良缘”“金玉满堂”, 堪称尊贵吉祥与超凡脱俗的完美结合。
   东汉时期称为“填丝”,乾隆年间称为“嵌丝”,现代的制作工艺称为“压丝”,上述的不同名称体现了不同年代的工艺特点,但都曾受过战国时期已经成熟的“金银错”工艺的影响,从这填、嵌、压三种不同的名称看,确切地反映了这种工艺的历史发展。
   清乾隆年间社会安定,生产力得到发展,中国玉雕达到了鼎盛时期。乾隆二十四年,香妃将痕都斯坦玉带到中原,器皿莹薄如纸,玉石表面嵌有金银丝和各色宝石,纹饰多采取平面线浮雕,碾磨细润、光滑、不留痕迹,乾隆帝爱不释手,当即做出一项决定:金镶玉只为宫中所有,不予外传,并令内务府造办处国内工匠吸收其精髓仿制。(这就是坊间流传的“有眼不识金镶玉”的由来)宫中的玉师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终于创造出了许多皇室宫廷风格的金镶玉作品。

 
   

 

 

金镶玉价值

 

 

   20世纪50年代潘秉衡、杨广起等一辈老先生们创办了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在北京传授 “金镶玉”技艺,同时两位老人祖籍均是河北,也带动了河北衡水一带的“金镶玉”技艺发展。本世纪初,艺博珠宝玉器商行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负责推广河北一带北派玉雕“金镶玉”技艺,近年来北京艺博鼎园商贸有限公司与潘秉衡玉雕艺术研究会筹备组合作,负责推广北京地区“金镶玉”等传统技艺。作为北京艺博鼎园商贸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也是“金镶玉”技艺的传承人,近年来我和杨世鼎竭尽全力,带领公司创新设计,活化项目的精神内涵,坚持研发,让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并对这项百年技艺的资料做了大量的搜集和整理,与当地学校、街道、文化部门等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对弘扬、传播“金镶玉”文化有积极的意义。
   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需要引入跨界融合的思想观念,艺博鼎园公司所在的北京海淀区历史悠久,高校云集,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文物资源丰富,有“神皋佳丽”、“都下宝地”的美誉。这里孕育出了众多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相信“金镶玉”文化可以在这片土地上更加完美地发扬光大。
   “燕京八绝”以玉雕为首,充分汲取了各地民间工艺精华,在清代达到了中华传统工艺的高峰,并逐渐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当传统单一的玉雕饰品不能满足人们的佩戴、审美需要时,出现了金和玉的结合,玉质的温润气质和黄金的高贵闪耀相映成趣,“金镶玉”是对这两种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贵材质的融合体现。”金镶玉”在清乾隆年间最为兴盛,当时“白玉错金嵌宝石碗”的纹样仿照了中亚“痕都斯坦玉器”的风格,但形状与制作技法仍具有中国传统特征,错金镶嵌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可见,清代玉雕工艺不仅借鉴了域外的文化,而且还有所创新和提高。

 
   

 

艺术传承

 

 

作品欣赏

 

             
             
             
             
             
             
             

 

 

杨园艺术资讯

 

 

 

   天津艺术网    www.1arts.cn   中国鼻烟壶网        天艺英文网     www.uoart.com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讯网    www.ich.org.cn 天津非遗 津门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opyright 2009-2022 天津艺术网 TianJin Art   
    
艾姆森艺术网 Amosun First Arts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讯网